兒童生存困境大揭露:少子化、托育難、教育失衡...婦兒盟籲政府成立「兒童家庭部」改善

兒少議題

4月4日是兒童節,全國婦兒團體聯盟(婦兒盟)指出台灣正面臨「4不1沒有」危機,即「孩子活不下去、笑不出來、教不出來、生不出來、沒有未來」。

婦兒盟副召集人、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副秘書長單信愛強調,「這不是笑話,而是台灣兒童面臨的真實處境。」並指出,從2013年內政部兒童局撤除以來,兒童政策散落在教育、社福、衛生、內政、法務、勞動等10多個部會,台灣兒童是「沒有未來」的,日本則在2023年成立兒童家庭廳。

婦兒盟呼籲政府與社會大眾,要正視台灣兒童權利保障不足與家庭困境,並儘速成立「兒童家庭部」,統合政策、資源與責任,以有效保障每一位兒童生存、發展、被照顧的基本權利。

究竟目前台灣面臨的兒童危機有哪些?政府該如何改善?

台灣兒童處境嚴峻,「4不1沒有」危機浮現

婦兒盟以「『4』不『1』沒有」,表達台灣的真實處境:

1. 活不下去:兒童死亡率、自殺率風險上升    

根據衛福部「各縣市別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」統計資料顯示,台灣2020年5歲以下死亡率千分之4.3 ,2022年5歲以下死亡率上升至千分之5.0(註1),但2020年及2022年新加坡、日本、韓國和澳洲的每1,000名5歲以下死亡率均低於4人(註2、註3);2022年日本約是千分之2.5,韓國為千分之3.0(註4)。

婦兒盟表示,依據衛福部國健署發布111年至112年「6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回溯分析結果報告」,發現「高度可預防性」案件佔總體35%。另外,隨著政府補助人工生殖,高齡生產者比例攀升,也造成早產與低體重新生兒增加(根據110年衛福部統計,人工生殖早產與低體重約為全國平均3倍)。

衛福部統計,從2008至2018年,15至24歲青少年自殺通報數量增3倍,14歲以下更是成長10倍。單信愛感嘆,「當孩子以『無聲的方式』呼救,制度卻遲遲未能回應問題與需求。」

2. 笑不出來:家長無法陪伴孩子,孩子成為犧牲者   

「有媽的孩子像個寶,有爸的孩子騎馬跑」但當父母無法陪伴,孩子是笑不出來的。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研究(註5),每投入1美元於縮小兒童照顧政策落差,可帶來3.76美元的回報,「另根據勞動部109年統計,申請育嬰留職停薪者每位子女平均僅7.7個月,台灣的育兒環境往往讓家庭獨自承擔一切,育兒家庭應該被支持,而不是被相對剝奪。」為人母有限公司創辦人陳渝淇指出。

她也提到,《兒童權利公約》第18條明確要求國家協助父母履行教養責任,提供適當的協助;「第27條亦指出,國家應協助父母確保兒童擁有生理、心理、精神、道德與社會發展之生活水準,推動有助於工作與家庭平衡的支持措施實屬必要。」

親職支持不足、少子化加劇,台灣兒童未來堪憂

3. 教不出來:管教權責失衡,親職支持不足,教不出好行為    

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理事長執行長周明湧指出,當前法規制度下,教師面對教學、霸凌與危機事件處處掣肘,常面臨無法教、無法管的困境,家庭雖背負教養責任,但卻沒有足夠的親職教育與托育支援,讓家長在教養的培育與實際支持上既無力又無援。「從家庭教育預算(每年3億)不到教育部年度總預算(3千多億元)千分之一,可知政府並未把支持父母教養視為國家責任。」

周明湧指出,從家庭教育預算(每年3億)不到教育部年度總預算(3千多億元)千分之一,可知政府並未把支持父母教養視為國家責任。(圖片來源/婦兒盟提供)

4. 生不出來:連續5年生不如死,少子化源頭正是育兒環境惡劣    

婦兒盟指出,台灣已連續5年「生不如死」(生育新生兒人數少於死亡人數),2024年(龍年)生育人口(13萬4,856人)較2023年(兔年)(13萬5,571人)再降715人,甚至不如2022年(虎年)的13萬8,986人,龍年效應首次失靈。人口快速減少已成為國安重大危機 。

5. 沒有未來:兒童相關政策分散十多年無人負責    

婦兒盟召集人解慧珍也提到,自2013年內政部兒童局撤除以來,台灣兒童政策分散於10多個部會,包括教育、社福、衛生、內政、法務、勞動等,卻沒有一個部門專責「兒童整體發展」,造成政策斷裂、責任落空、資源重疊,讓孩子處境邊緣化。解慧珍強調,日本於2023年成立「兒童家庭廳」正是借鏡,整合兒少保護、育兒政策與家庭支持,才能真正落實兒童權利。

婦兒盟4大訴求,打造完整兒童政策

解慧珍指出,婦兒盟具體訴求包括:

1. 成立「兒童家庭部」:整合資源、統一窗口,讓兒童政策不再碎裂,讓每個孩子被看見。 

2. 擴大兒少死亡與自殺回溯分析至18歲,建立跨部會責任鏈,從制度面預防悲劇發生。

3. 建立社區育兒協力網:讓所有家庭都能取得親職教育、情緒支持與喘息服務。 

4. 推動友善育兒職場政策:保障孩子被陪伴的權利,也提升女性就業與家庭韌性。 

婦兒盟呼籲政府應該成立兒童家庭部,讓兒童政策不再破碎化。(圖片來源/婦兒盟提供)

「台灣不能再用碎裂制度對待完整的孩子!」婦兒盟強調,孩子不是統計數字,他們需要的是一個真正看見他們的政府,並再次呼籲政府應該成立兒童家庭部,讓兒童政策不再破碎化。

註1 各縣市別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

註2 OECD/WHO (2022) Health at a Glance: Asia/Pacific 2022

註3 OECD/WHO (2024), Health at a Glance: Asia/Pacific 2024, OECD Publishing, Paris,

註4 UNICEF (2025) Under-five mortality

註5 勞工組織:縮小兒童保育政策差距可帶來高額投資回報

back to top
navbar logo